來蘭嶼的第二天,用觀光化的角度玩蘭嶼,第二天便開始厭倦。

我們走遍了大半的景點:

情人洞      貝類沙海灘    

露天禱告與五孔洞惡靈洞穴外  ( 我不敢進去,連白天都有害怕的感覺~~)

氣象站

浮潛與野銀冷泉.....

別寫了,反正去蘭嶼,這些點小朋友都會背得比我熟。

就在從中橫回到野銀村的下坡,一大片的傳統達悟族屋子,閃入我的眼睛裡。

哇,活生生的古蹟,裡面住著很多部落老人,好想進到那個世界裡。

收費?不是我小氣,而是看人家介紹古代東西怎麼用,解說房子,這種事我實在不感興趣。

住一晚?又沒那種 fu .... 睡服恩民宿的屋頂才是王道啦 (只是本小姐真的被打敗,

在屋頂吹風實在睡不著,羨慕看著老情人一躺下就打呼,於是黯然離開

只怪酒喝不夠多 XD )

我知道一群人走進去想一窺究竟,絕對不會得到什麼善意的回應;

畢竟有太多遊客,只想來這裡拍拍照過癮,我可不敢拿出相機,免得犯了大忌。

「在達悟的傳統觀念中,老人身上有很多的惡靈,所以當小孩長大,老人便會離開孩子,獨自居住到地下屋裡,度過自己的晚年;他們一般會認為,相機會把他們的靈魂奪走,所以不喜歡拍照。」

就算要拍也不能把人家當成MONKEY,這種事我在泰國和一票人幹過,心裡的罪惡感回來一年還沒洗盡,所以,還是乖一點收起相機。

機會來了,當老情人約日本人「呷飽沒」( HIS NAME ) 要去氣象台,才剛淋浴出來要整理的我,

順勢叫他們出去,等吃飯再去會合。畢竟,在還沒聽過惡靈傳說前,

我對這兒的大山就有恐懼感,大概前陣子聽了太多山裡的鬼故事了。

 

P1010151

我穿著在泰國買的洋裝出現,一出廁所被呷飽沒看到,還誇我今天很美麗

( 但是看了照片的我又覺得自己圓得慘不忍賭5 )

我走進了一個不同的世界,一個真正的蘭嶼島國生活。

映入眼廉的是豬眷。可愛的幾隻baby豬追著媽媽豬跑。

側身走在大石頭上,很快就看到屋子裡有人探頭出來看我。為了表示我的誠意 (學語文的就會很雞婆想用當地話) 用達悟話說了 「你好」,很快便得到友善的眼神,我鬆了一口氣,繼續踩在大石頭堆起的小徑往下走。

我在民宿複習了「你好」「謝謝」 和「再見」三句問候,便安心上路闖天下,還真的很好用。

你會聽到族人說:她來很久了 (不好意思 ,偶是New arrival )

也會感覺到族人的口氣:嘿,她可能比較了解我們的習慣

接下來的一戶人家,在工作屋裡有一位婆婆、公公和不算年輕的年輕人在聊天。他們倚著門看到我,等我問候完,公公的第一句是:

 小姐,你要不要嫁給這個年輕人當老婆啊

 

這...一整個接受度也太高了吧GetPic2 我的洋裝應該有發揮一點加分作用

然後笑哈哈地隨便扯了一下,這個公公極力推薦的肖年郎(可能是來作居家關懷的) 說他來一個月了,WoW.

我繼續往上走,知道自己不能閒逛太久還有約會要赴,於是停在一老人的身旁,經過許可坐在靠背石上與他亂聊。他是我認識的第一個野銀阿公。我小心翼翼把手機調震動,不想讓阿公知道我還有約;忘了第一天的對話,只覺得坐在那吹風等太陽下山的滋味難忘,手機一通又一通催促著下一攤約會,於是問阿公「明天我可以再來嗎」他很歡迎地答應了,我心滿意足地離開他的地盤。

隔天下午,在野銀的沙灘玩水後,等不及一身溼答答換裝,馬上帶著JOHN跳進山坡裡,找尋阿公的身影。從前天傍晚起,我的興致就全在這裡。這天老人探頭的不若昨天多,大家好像都躲起來了,星期六總有一堆遊客試圖想拍照,在村子的外圍還有導遊拿著喇叭在導覽講解,所以我猜很多老人會刻意躲開周末。靈魂被攝走就完了。

找不到人,我失望地回家洗澡,換好裝JOHN提議要去騎車。帶著一絲希望想看看阿公回來了沒,我爬上石頭繼續往他家望去,這次總算被我碰到了。開心地跟阿公問好,阿公也熱情問我:有沒有帶朋友?好極了,馬上大手一揮叫JOHN上來,我又可以享受與當地人互動的美好時光了。

阿公先很熱情招待我們吃檳榔,喔,沒錯,我的第一次紅嘴吧就獻給他了。然後他開始敲敲自己的腳說膝蓋很痛,還拿白花油給我看,說一缶才十元很便宜,我想起我的五塔油在袋子裡,便拿起來放到他的百寶盒裡(盒子裡有一些小工具、外用藥、吃檳榔的器具) ;我叫JOHN去給阿公按摩一下,這樣他一定覺得很爽,有人來給他按摩;其實我也想幫他槌背,又不曉得這樣會不會傷了什麼習俗,所以不敢動作。JOHN想起他的香煙在車袋裡,我便往下準備離開,這時阿公很清楚地喊了一聲「保利達B」明示我,真開心不用猜他想要什麼。

才剛跟阿公聊了幾分鐘的天,我們已經知道他前兩個月喪偶、愛喝檳榔愛保利達B還有家裡有多少飛魚和地瓜;連身分證都拿出來給我們觀賞了(雖然我不知道拿身份證的用意,但他差點就要把所有的地瓜和飛魚叫我們拿回家)

地瓜都是他自己去山上挖的,我帶著感恩的心把拿回來的一顆地瓜給吃掉了...

從我出生懂事的那天起,就像中了邪一樣討厭地瓜,彷彿前世吃太多了。

所以這顆從蘭嶼來的地瓜,當我知道是腳痛的阿公自己去挖的,我覺得我應該再吃慢一點,品嚐裡面的另一種滋味,

叫感恩的滋味。

 

~待續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寶拉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